【陶藝創作】白玥窯用一塊土,重構創作與生活的連結

【陶藝創作】白玥窯用一塊土,重構創作與生活的連結

陶藝不應只是工藝技巧的重複,而應是一種回歸內在節奏的創作方式。白玥窯以【陶藝創作】為核心理念,從泥土出發,推廣的不只是成品本身,而是一整套關於「如何與材料對話」的生活態度。我們相信,創作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,只是現代生活的節奏讓人漸漸忘了怎麼動手、怎麼靜下來思考一件事物的形狀與存在意義。

白玥窯落腳於彰化鹿港,這個擁有濃厚人文與歷史紋理的地方,讓我們的陶藝創作不只是技術表現,更是一種文化對話的延續。我們從鹿港街屋的牆面紋理、港埠的歷史記憶、老街的日常聲響中取材,把這些轉化成器物的形與色。有些人看到我們的作品會說,「這像老家的窗框」、「這釉色像巷口的洗石子牆」,這些回饋讓我們確信,陶藝創作可以不離地、不離人、不離生活。

在教學與品牌經營上,我們選擇走一條與市面大量化陶藝課程不同的路線。白玥窯的課程設計從不預設風格、不制式教學,而是以開放式引導與素材探索為主。我們提供大量釉藥、陶土種類與造型參考,讓每位學員自由組合與實驗。創作不該是被告知該做什麼,而是由個人經驗、情緒與想像決定該成為什麼。

除了個別創作,白玥窯也長期推動集體計畫與主題性創作。我們與地方學校、社區、職人合作,進行大型公共陶藝裝置製作、地方記憶器皿企劃、流動創作展覽等。例如去年推出的《巷口計畫》,邀請居民以自己熟悉的街區故事為靈感,設計出一系列以「在地氣味」為主題的小器皿,透過集體燒製與展覽,讓地方記憶不只停留在文字與影像中,也能以器物的形式被保存與流傳。

白玥窯同時重視創作環境的設計。我們將工作室規劃為半開放式空間,讓學員與參訪者能看到每一件作品從生胚、修邊、素燒到釉燒的完整過程。器物的生成,是一段極為真實的旅程,它經過無數次的等待、修正與冒險,每一道裂痕、每一塊色變,都是創作者與陶土之間的交流。

在品牌的推廣上,我們從不將自己定位為「販售陶器的品牌」,而是「陪伴創作者走過創作歷程的平台」。我們願意花更多時間認識每一位進門創作的人,願意讓每一位學員都能成為白玥窯故事的一部分。因為我們相信,真正的陶藝創作,不止於完成一件作品,而在於理解「做」這個行為本身帶來的內在改變。

白玥窯持續發展著更多形式的創作實踐,從功能器皿到觀念陶藝,從個人創作到社區共創,我們正透過這些多元軌跡,一點一滴拓展【陶藝創作】的定義與可能性。歡迎每一位願意動手、願意傾聽、願意等待的人,來到白玥窯,與我們一起,在泥土中找回創作的節奏與生活的呼吸。